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正文

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教的方兴未艾,我国职教事业驶向蓬勃发展的又一个快车道。建设高素质的学科与专业群课程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有要素之间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学科与专业群必须精准提出培养专业人才目标,强化专业群课程体和行业衔接的耦合度,使行业企业职业规范与前沿科技与之对接,并建立交叉映射的合作关系。

本文旨在重构、融合中国传统课程和教育理论,以根本目标为起点,逆向工程进行课程设计,进而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链条,做到传统课程设计与职业规范融合、前沿科技与教育过程融合、先进文化与传统课程融合、学科教授与产业专家融合,并努力克服“明确出发点不是老师教授什么,但是最后学员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的教学理论建设难点,实现教育学科群目标链条、课程链和产业链的高度匹配,与新科技、新标准、新工艺发展同步。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逆向设计模式分析

专业群课程体应根据自己所对应的企业开展需求研究,并根据院校的办学宗旨、定位方向与思路,以行业企业的微观要求为基础确定培养目标要求。同时针对专业群课程体中各个学科专业的不同位置,以及各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规范、重点职位群和关键技能的差异,通过优化调整各专业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构建完整专业群课程体的课程体系。因此毋庸置疑,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整个专业群课程体构建的核心内容与关键。通过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可以确定各专业的就业职位、目标职位与迁移职位,进而细化职业岗位中所对应的职业目标、重点职业岗位、专长目标与职业技能,以开拓企业毕业需求。针对这些知识体系要求实行专业课程逆向研究、创新的总体设计思路下,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技术群体应用技能训练的课程设计方向,以形成职业技能体系的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为基本构架。根据“行业职位能力标准→以岗定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位核心工作力量概括→学科组织结构序化→专业技术教育规范设计→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教材设计路线,实现“职位技术能力—项目管理教材”的转化,以引领数字艺术专业群各学科的教育变革。

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在第六学期,学生在校时间的全部课程学业完成后,基本满足了课程毕业能力需要。因此顶岗实习既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更是学员验证自身全面发展水平的途径。在顶岗实习模块中,学员将深入到公司内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际的工作职业锻炼,一方面帮助学员自觉地了解并适应社会,从而融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员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心态。

集中实践的主要教学模块,是由专业群前置的教学设计过程。而专业群的主要教学设计则是把毕业设计过程布置到第五阶段中,将设计的知识与教学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在毕业阶段,毕业生设计工作评价通过方可参与企业最后零点五年度的顶岗实习模块。在这个时期,毕业生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自身终生学习的要求选择专业学习模块,而各个专业的项目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均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并导入了企业的实际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标准,并按照企业创意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和教学内容衔接的方式,选择并安排了项目内容。

专业课模板主要是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对教学体系加以划分,以达到与集成实践性方向专业课模板和综合素质专业课模板的完整衔接。在这个模板与集成实践性学科模板之间,还形成了一种关键概念--学科专业群内核学科,顾名思义就是说培养学习者某种专门能力或核心素养的学科。可针对学科专业群的各种学科专业状况制定出8~10门内核学科,并植入了集成实践性方向和专业课模板,由各个细分的二级学科模板为围着培养核心职业才能的学科服务。

公共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模块一般是由学员在新进班的一年级完成。由于学科专业群中各学科在强调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所以,基础课程并不能只包括与学科发展有关的教学,还需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功能,建设品德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以及职位人生规划教学等,以培养学员的人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可继续经济发展才能,为学校的长期蓬勃发展打下基石。学科专业群方面遵循“少而精”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标归类方式,整理出“文化、社区、技术、社会经济”四种基本因子,成为面对数字创意行业人才的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优选条件。在教育学科设置方面,提供素养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互联网思想、创新管理实战训练等基础课程。

专业群培养人才的宗旨,是能够适应行业上中下游各个岗位职业域的职业技能需求,所以,课程教学质量反逆设计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建立行、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教学质量评估网络平台基石上,形成的“各方协作网络平台+激励机制”的教学质量评估体制。通过“校内教师评、聘用人员评、社区行业评”有机地结合,论文考核、实作考核、学术能力考核、职业品质考核有机地结合,即通过对毕业生参与的国际国内各种知识竞赛,其毕业设计成果通过参与国际国内的各种竞赛或者产品在公司进行推广,以及举办毕业作品展和双选会等多维度的教学考核载体,在教学质量控制中全程保证。考核方式包括计量、层次、档期、职位权重等各种动态性要求,满足专业需求。各方合作可以带动教师与行业之间,有效调度各方力量参加人才素质考核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实践

以结果为导向,进行逆向细化课题,逐层实现培养目标,并对接产品工作链条,以职业岗位作为课程研发的逻辑起始点,进一步加强产品工作链条对课程研发过程的整合改造与功能。

透过分析企业设计的服务工作项目,根据创、技、产、销四大阶段,总结产品设计产业中侧向市场发展细分链条和纵向生产作业链条相互交织的职业任务,以实现产品设计学生尽早毕业所属市场发展和职业发展,并实现学生的人生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根据工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结合企业产业实践,分为“前制作—制作—后制作—外制作”的四大产品作业系统,利用企业教育流程优化战略,构建起产品设计专业群培养路径。

专业群课程的逆向设计最终结果并不是追求学生的成绩,而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掌握专业所需要的技能。通过借助“大学众创空间”“产品经营实习基地”等有关教育教学场所,把高等职业教育有相关领域目前科技前沿、先进技术融入到讲学课程中,让学生不仅仅要学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行业相关的最新科技动态,否则,学生毕业既面临失业。同时,要进行校企联合,将企业科技创新与教材创新融为一体,逐渐达到学科专业群与相关业务应用领域的动态交汇融合发展,培育专业技能精湛的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以建立“半市场”甚至“全市场”的企业教育环境,和建设集实境化、开放性、综合性于一身的企业实践性教育场所,并借助专项实训室、学员创新工坊及互联网等教育平台,以行业、公司内的最新科技、工艺、管理标准作为逆向设计的专业群课程的教育学习内容。也可以将从事职业所需的资格证书内容直接充实到专业群课程中去,形成“企业-职业-专业”良性互动。采取内培外引、双方挂岗的模式,形成了“博士+名师+巧匠”引领,学科导师+专业学者结合的双导师队伍。以行业的工作技能需求为主体,深入开展各类教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切实以学生需求和未来发展目标为标靶,帮助学生实现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技能的双丰收。

综上所述,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的理论核心课程也日益丰富,在设计专业群体课程的同时,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院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学科专业群体课程研究和设计,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本文通过逆向设计,希望能够设计出更贴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培养出更符合社会企业技能需求的人才。

(卢志高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相关内容: